那支由新疆民族军改编而来的人民解放军第五军

第五军首任军长法铁依·伊凡诺维奇·列斯肯

1950年3月,五军赴京观礼团在北京北海公园塔前留影。前排右4为军长列斯肯,前排右6为张仲瀚。

民族军(解放军第五军)将领.

民族军颁发的奖(勋)章



民族军颁发的勋、奖章实物(本公号藏品)。目前这类徽章存世已不多,保存完整得更少。因此收藏市场上常见不法商贩兜售仿制品赢利。

极少见的奖章证书。译文(大意)为:“第336号证书司务长吐来克.乌斯曼在民族军建设中作出贡献,应予奖励。为此于1946年月日,授予889号英雄奖章”。据说证书上文字不是维文,译文准确与否,请有识之士指教(本公号藏品)。
新疆民族军是在1944年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地区)三个地区民众,为反对国民党统治,成立的游击队与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武装。
新疆和平解放后,1949年12月19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三区民族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出了贡献。
一、游击队时期(1944年-1945年4月8日)
三区游击队(巩哈(今新疆尼勒克)游击队),活动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地区,人员编制不详
二、民族军时期(1945年4月8日,于伊宁市西公园广场宣布建军)
(1)1945年4月-1946年6月
民族军实行军衔制,分为士/兵、尉官、校官、将官四等。军衔、服装均仿照苏军式样,兵种色分为三种(骑兵为蓝色、步兵为红色、炮兵为白色),帽徽为铁质,图案为橘红色月牙和五星,内圈底色为天蓝色。
民族军总司令部下设后勤处、政治处、侦查处、作战处、人事处、总务处、军事法院和军事检察院等机关。总兵力约15000人,编制有:
特克斯骑兵第一团、特克斯骑兵第二团、新二台骑兵第三团、蒙古族骑兵营(后扩编为博尔塔拉蒙古骑兵第八团)、锡伯族独立骑兵营、骑兵补充团、回族骑兵营、绥定步兵第一团、伊犁步兵第二团、伊犁预备第四团、直属炮兵营、直属警卫营。
步兵团编制有:步兵两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三个排,每排4个班,人数大约2500人。
骑兵团编制有:四个骑兵连、一个机枪连,每团约1000人。
团部设参谋部、政治处、后勤处。设团长一人、军务副团长一人、政治副团长一人、宗教副团长一人。
(2)1946年1月-1949年初(1946年1月2日-1946年6月在签署《中央政府代表团与新疆暴动区域人民代表以和平方式解决武装冲突之条款》“附文二”接受改编后,编制曾短暂被压缩为6个团,步、骑兵各三个团,人员相应减少,驻防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
1945年6月在2500名苏军教官的训练下,至1946年6月,民族军的总兵力到达29000余人,分为北线、中路、南路三个作战方向。其中:
一、总司令部直属部队(驻伊宁),下辖:
1、骑兵营,700余人。
2、警备大队,500余人。
3、伊宁后卫一团,1500人。
4、伊宁后卫二团,1500人
5、伊宁后卫四团,人员不详。
6、骑兵三团,人员不详。(驻防伊犁果子沟)
二、中线指挥部,兵力1000余人,下辖:
1、步兵第一旅,人员不详。(驻防玛纳斯西岸)
2、步兵第二旅,人员不详。(驻防玛纳斯西岸)
3、独立迫击炮营,人员不详。(驻防玛纳斯西岸)
4、塔城骑兵第六团,人员不详。(驻防石河子)
5、巩留骑兵第五团,人员不详。(驻防乔坎)
6、巩留骑兵第七团,1200余人。(驻防乔坎)
7、独立骑兵旅,人员不详。(驻防玛纳斯西岸)
8、回族骑兵第十团,600余人。(驻防石河子)
9、蒙古族骑兵第八团,870人。(驻防沙湾)
10、步兵第四团,人员不详。(驻防安集海)
11、通讯连,人员不详。(驻防石河子)
12、锡伯大队,170人。(驻防地点不详)
三、南线指挥部,下辖:
1、骑兵第一旅,人员不详。(驻防昭苏)
2、骑兵第二旅,人员不详。(驻防尤鲁都斯)
3、特克斯骑兵第一团,人员不详。(驻防穆扎尔达坂)
4、特克斯骑兵第二团,人员不详。(驻防夏塔)
5、特克斯骑兵第三团,人员不详。(驻防昭苏)
四、阿山地区(今阿勒泰地区)
独立骑兵团,人员不详。
(3)1949年8月-1949年12月20日
总兵力约14020人,编制有:
一、总指挥部及其直属分队(3400余人)
1、锡伯联络大队,106人。
2、警卫连,280人。
3、后勤部,人员不详。
4、医院,119人。
5、警卫营,498人。
6、后卫团,1359人。
7、军校,人员不详。
二、北线指挥部(阿勒泰地区)
1、承化卫戍第六大队。
2、医院。
3、承化骑兵第三团。
4、和丰骑兵第二团。
5、塔城骑兵第四团。
6、蒙古族骑兵营。
三、各战斗部队编制
1、乌苏步兵第一团。(驻防乌苏)
2、伊宁步兵第二团。(驻防安集海)
3、沙湾骑兵团。(驻防沙湾)
4、炮兵大队。(驻防安集海)
5、摩托车厂。(驻防乌鲁木齐)
6、恰特骑兵一团。
7、恰特骑兵团。(驻防尤鲁都斯)
8、骑兵三团。(驻防乌鲁木齐)
9、塔城骑兵第四团。(驻防塔城)
10、医院。(驻防乌苏)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时期(1949年12月20日-1954年10月)
194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新疆三区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任命列斯肯为军长,马尔果夫为副军长兼参谋长,顿星云为政委,曹达诺夫为副政委。
改编后的第五军下辖两个步兵师(13师、14师)和两个独立骑兵团(骑兵一团、骑兵二团)。其序列为:
第13师。师部驻喀什,师部编炮兵营一个,下辖37团(驻防温宿),38团(驻防喀什),39团(驻防和田)三个团。
第14师。师部驻乌苏,师部编炮兵营一个,下辖40团(驻防乌鲁木齐),41团(驻防塔城),42团(驻防伊宁)三个团。
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被整编为军分区、军区骑兵团、公安部队和生产部队。继续担负起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重任。
留言
張貼留言